Chronon Systems 公司最近发布了 Chronon 2.0,这款记录 JVM 信息的调试器在 2.0 版本里支持 Post Execution Logging,即允许用户先执行、后记录日志。
Chronon 是个记录 JVM 信息的调试器,能监控生产环境里的系统、记录它们运行时的内部状态。然后,Chronon 可以重放应用流程,精准定位 Bug 的确切原因。InfoQ 先前也曾介绍过Chronon 的 Time Travelling 调试器。
调试器的 2.0 版本支持 Post Execution Logging,这意味着程序员可以在应用运行之后再往代码里“插入”日志信息。由于 Chronon 并不会真正运行应用,只是简单地把应用从一种状态转换到另一种状态,所以和传统的日志记录相比,Post Execution Logging 有一个很大的好处,那就是结果是即时的。即使你的程序已经运行了五个小时,然后你在四小时之后才会执行到的某行里添加了一条日志记录语句,Chronon 也会立即把结果显示给你。而不用等到问题真正发生才去触发日志输出。
在运行中的 Java 应用里,日志级别是预先定义好的,也是有约束的。不过它们可以在运行时进行修改,甚至系统已经在生产环境里运行了,所有的改变只会影响后面的日志记录语句。如果在日志级别过高的时候出现了一个错误,那日志信息就不完整了。这迫使程序员在应用里添加更多的日志信息,以便最大限度地获取程序状态。应用在部署的时候通常都使用信息尽可能多的级别(比如 TRACE),随着应用的日渐成熟、程序员越来越有把握,程序员就会减少日志信息,把日志级别调高一些(比如 INFO)。
但这会严重影响生产效率,因为大型企业应用里的日志记录会带来明显影响。最坏的场景是,日志级别调高后(比如调到了 WARN)出现了一个严重错误,开发人员却基本看不出端倪或根本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必须再次修改日志级别,并尝试重现生产系统里的错误,以便获取有意义的日志信息。
但使用 Post Execution Logging 的话,程序员不用把程序限定到特定的级别。在删除所有的日志信息后,这个概念可以发挥到极致,从而有较高的效率。
InfoQ 联系了 Chronon 的 CTO、创始人 Prashant Deva ,请他解释了一下 Chronon 的工作原理:
Chronon 能及时知道应用在任意时刻的整个状态,因为它在生产环境里做了记录。借助这些信息,Chronon 可以看到代码的任意方法或任意行,并告诉你执行它的准确时间。当你在某行放置了 Post Execution Logging 语句,Chronon 就知道了这一行被执行的所有时间,也能及时获取到程序在那个时刻的状态。通过这种方式,Chronon 可以计算出日志记录语句里那些变量或表达式的值。由于你可以把日志记录语句添加到代码的不同行里去,一旦 Chronon 得到各行里日志记录语句的结果,它就可以按时间对这些结果进行排序,你就能得到一份日志输出,其结果和执行真正存在日志语句的程序所得到的结果完全一样。
假如你在代码里真写了日志记录语句,Chronon 打印的内容基本上就是在这段特定的录制时间段内,这些日志记录语句的输出结果。这给程序员带来了极大的灵活性,因为他们可以在代码的任意位置添加日志记录语句,进而知道生产系统出问题后是否还需要额外的信息(较低的级别或较多的语句),而不用重新部署系统或重现问题。
Prashant 解释说:
这不是噱头。从“执行”的意义来说,你添加的日志记录语句就好象他们真的存在在代码里。举例来说,它们知道正在被哪个线程执行;如果你在一个“if”块的某一行添加了日志记录语句,调用这个方法十次会有五次去执行那行代码,那日志输出里也只会显示五条日志语句。
要想了解更多的 Chronon 相关细节,请移步官方 FAQ 。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