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运作好一次每日立会?有哪些最佳的技巧和方法? 很多敏捷团队都实行每日立会实践,但是 Joakim Karlsson 认为:“坦白讲,大多数每日立会都很乏味无趣。”它们变成了每个人都必须被迫参加的会议,更糟糕的是:以前每周一次类似的会议,现在却每天都有。
Paul Wynia 提供了一个项目的实例,其中项目带头人没有敏捷培训以及相关经历,每日立会因此变成了每日进度报告会议:
她会让每个人详细讲述各个功能特性、bug 和前一天与别人的交流,还有自己的工作,包括对于马上开展的这一天的工作的估算。然后,她会与每个人讨论几乎所有的工作条目。发展到后来,人们会带着笔记本参加会议,其中写满了所有的工作细节,还要记录她分配的新任务。这个团队只有 5 个人,她竟然能将每日立会延伸为每天 30 到 45 分钟的会议,人们感觉无聊至极。
Paul 接下来建议:立会应该限制在 10 分钟之内,最多不能超过 15 分钟。对于他自己指导的团队召开的立会,如果时间超出了,他允许团队成员自行离开,这等于给 Scrum Master 一个信号,说明会议的运作方式有问题。
Joakim 推荐:
- 关注目标——与资深团队成员分享信息,他们会帮助整个团队在迭代中完成工作。
- 关注团队——与所有人分享信息,而不是只告诉管理人员。
- 在其他时候讨论——不要在立会中解决问题,可以安排后续时间解决,而且允许感兴趣的人参与。
- 有准备而来——要是不想拉长立会时间,团块成员需要知道你的工作成果和待完成任务。
- 关注成果—— Joakim 发现:“相比告诉别人自己正在完成系统的哪个部分,讨论成果能够提供更为积极的态度。”
- 做出承诺——他让人们向其他团队成员承诺自己要完成的工作,而不仅仅是机械地说接下来的 24 小时要做些什么。
- 指出障碍——你是不是要接触 60 多份文件才能完成某些细小的变更?
Mike Cohn 推荐团队在任务板前举行立会,询问发言的人他们在开发哪个故事。同时,Mike 指出:团队规模如果超出 9 个人,成员会很容易对他人正在着手的工作失去了解。
Drew Stephens 指出:他的团队使用“以用户故事为中心的每日立会”。想很多敏捷团队一样,Drew 也是从相对传统的立会开始的,但是当团队规模变大时,他却陷入了困境。
已经没有哪个故事的工作量能够占用整个团队的工作能力了,因此我们开始并行开发多个故事。我们也注意到:很多故事处于活跃状态的时间更长,而且开始出现被我们称为“任务尾巴”的东西(也就是一个故事陷于停滞,有一些属于该故事的、未经验证的任务连续多日处于低优先级状态)。出现任务尾巴,我们发现两个主要原因: 1. 代码质量低下导致 QA 人员发现奇特却稳定出现的 bug 流。
2. 当一个故事看起来接近“完成”状态时,开发人员转而开发其他故事,可之前的故事并没有完全完成。作为这些因素的结果,我们的立会变得令人困惑:一个人谈到的故事与上一个人提到的完全不同,要想确定一个故事的进度变得很困难。人们关注的不再是要完成什么任务才能结束当前活跃的故事,而是每个人在做什么或是要做什么。个中区别并不是很大,但是带来的问题却越来越严重。
他们的解决方案是:把正在进行中的故事过一遍,每个开发该故事的人针对该故事回答 Daily Scrum 的三个问题。如果人们同时开发多个故事,他们就要跟大家说明多个故事的情况(这可能是个“异味”)。Scrum Master 会追踪谁已经发过言,如果有人说完一个用户故事后又提到另一个故事,这可能就是个障碍了。
Artem Marchenko 有如下建议:
- 不许打字——如果有人在笔记本电脑(或其他设备)上做记录,他们就获得了(本不应获得的)重新阐释团队成员发言的权力。
- 如果团队在向 Scrum Master 汇报,那么 Scrum Master 就应该移开眼光,不与团队成员对视,极端情况下甚至可以转过身去。
在与 Henrik Larsson 的访谈中,Jason Yip(文章《光站起来还不够——每日立会的模式》的作者)指出了立会的视角发生的变化:
我曾更多地将其视为进度报告会议。然后我发现立会更关注的是承诺,主要感谢 Mike Cohn 的著作。近来,我更多将其视为解决问题的过程。现在,我最钟爱的形式是“走到板前”的风格,当然要有任务板 / 故事板。我希望更多地强调完成工作的重要性,而不仅仅是让人们尝试着忙起来。 说过这些,立会还是有些方面是这些年没有变化的,比如保证“仪式”气氛高昂的重要性,还有要与团队共同分享,而不是向领导报告。
你的团队使用了哪些有成效的方法呢?
InfoQ 之前的类似内容:好立会的标准是什么?
查看英文原文: Daily Standup Tips - a Roundup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