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foQ 就上个月发布的 AlignSpace 服务 beta 版采访了 Software AG 的副 CTO,Miko Matsumura 先生。
【AlignSpace】是一款为业务流程管理专家开发的基于 software-as-service 的社区平台……起初,它只提供业务流程协作建模的受限测试版。计划中将要实现的其他功能包括:
协作流程的发现和设计
对等网络
流程模型的翻译服务
BPM 相关的资产和服务市场
该平台的商业版本将会在 2010 年初正式发布。
InfoQ:AlignSpace 将着重解决哪些问题?
Miko:SOA 中的最大障碍其实就是这个复数——“我们”:企业里面有很多不同的力量(利益群体)。当你跨组织边界的时候就会遇到很大的阻力,特别是在业务和 IT 组织之间。我们越来越多的发现 SOA ROI 的驱动力是 BPM,通过交付敏捷的业务流程。如果我们能够将协作的功能放置于围绕 BPM 的云上,就会产生一种新生的独特现象。
第一个困难是“幸福之路”并不能很好地跨越边界:主要的障碍来自于利益不同。如何解释呢?一个人的的“幸福之路”可能是另一个人的“噩梦”。这都取决于你的视角。让业务开心的做法可能会让 IT 不满意。加速业务的交付的途径可能需要管理者的妥协。
上面是采纳 SOA 的一大障碍也是一个难点。另一个困难是将 BPM 转换成业务语义,我们如何才能准确地回答下列问题:(采用 SOA 的)好处是什么?如何提供一个兼顾各方的“全面最佳”的解决方案?
因此,我们把精力集中的这两个问题上,(跨地域、报告结构、其他公司……)构建“协作云”,并帮助重要干系人联结到一个共通基准线。
InfoQ:您所遵循的设计原则是什么?
Miko:这是 Software AG 的一个很大的开发。传统上我们被人们低估为提供铺设 SOA“管道”,并使用 BPM 来暴露接口。但是,随着我们在 BPM 领域经验的增长,我们意识到 (人们采纳 SOA 时) 存在通用用途模式,以及相应的变化管理。
在 SOA 中,不论你是否管理业务流程的变化,接口的变化、数据模式的变化以及变量的变化,基本的原则都是相通的——差异是为了竞争,统一是为了降低运维成本。
每个实现中所面临的问题是,实现这两个常常矛盾的目标的最明智的方式是什么?
工具(AlignSpace)本身在协作支持方面已经相当灵活了。举例来说,我们围绕着流程提供丰富的用户体验。我们的目标是超越竖井。工具提供的另一个支持是从运维角度出发的,我们的工具允许您驱动联结在不同组织之间的 KPI。实现这一功能的关键在建立共享目标并提供度量机制。所以说,AlignSpace 将超越流程而转向协作其他方面。当然,我们先从 BPM 入手。
我们认为,协作只是“播种”,成功的可度量才是获得可持续性流程改进的关键。
Align Space 是一款纯设计时的解决方案,我们在云中“播种”,其中一些“种子”将会发展成全功能的流程。重要的是要(在流程设计者之间)达成一致,而这正是云可以帮助你的。云的环境是开放的,而且可适用到不同的场景。
InfoQ:人们使用云会觉得舒适吗?
Miko:我们发现 80/20 规则在这里适用:20% 的流程是复杂的且专属于一个组织,而 80% 的流程是多多少少可以被商品化的。如此以来,在合作伙伴间、客户间及集成商之间的共享也会更容易……关键在于如何定义以及操纵访问控制。另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是如何定义公共和私有空间,以及如何实现从一个空间到另一个空间的转移。
InfoQ:(AlignSpace) 和 Lean Six Sigma 这样的方法论相关吗?
Miko:这类方法论最适合于理想化的核心流程,这些流程的特点是不经常变化,且通常具有很大的业务交易量。我们对于流程的关注点是——优化。优化能够产生巨大的 ROI。核心流程在某种程度上差别不大。他们已经是优化过的。目前,我们的做法是独立于方法论但是拥抱专家们广泛的不同声音。
InfoQ:在您看来,什么角色的人使用 AlignSpace 呢?
Miko:我们研究了很多项目并且发现,在一个成功的项目中,使用 AlignSpace 的不仅仅是某种特定的角色,而是一组用户。重点是越早使用 AlignSpace 越好。AlignSpace 不会重定义人员的角色,而是让人们更早地参与设计流程。这是我们认为的一个项目能成功的关键。
因此,我们看到不同的人员参与到流程的改进中,不仅包括业务人员,也包括位于不同竖井的 IT 人员。我们可以预见多个业务部门、客户、供应商甚至管理者都参与到流程的优化中。
InfoQ:AlignSpace 和 BPMN 之间是什么关系?
Miko:BPMN 是 AlignSpace 项目的一等公民。我们使用 BPMN 做注解,但是也有自己的内部表现形式。
在建模阶段减低获取信息量是一件很好的事情:在“播种”阶段,一个普通的注解就已经足够,但是,最终这些模型会发布到运行环境。
这些工具间最重要的方面是能够相互交换标准,可期的是,他们是正在向这个目标汇合。
InfoQ:AlignSpace 如何融入 Software AG 的战略?
Miko:这是 Software AG 迈出的一大步,AlignSpace 帮助我们明晰了公司的方向。人们容易把业务基础设施理解成管道系统。这里强调的是,Software AG 具备丰富的经验,我们从几十年的经验中了解到最难解决的问题是管理人和人之间的交互。对我们来说,这是一座巨大冰山的顶点。我们的目标是让大家达成共识。
我们认为,界定空间的两个主要变量是遗留实现和当前实现,当前实现通过创新推动公司前进。我们 40 多年的经验显示,企业都倾向于从现有投资中获取更多的价值。一个理想化的模型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过去:集成(以前的烂词)是一个业务实现,但人员仍需要联合起来。这个断层阻止了互操作,也是我们看到 SOA(现在的烂词) 的原因。但是,我们要关闭人和人之间沟通的鸿沟,仅仅强调一个问题是不够的。
查看英文原文: Interview: Miko Matsumura on AlignSpace
译者简介: 马国耀,2007 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信息技术学院,硕士学位。他感兴趣的技术领域是 SOA,ESB,J2EE,Java 编程,开源项目等。业余时间爱好五子棋,围棋,获中国棋院授予的五子棋初段段位。他热情乐观,愿与天下各路豪杰结为朋友,可以通过 maguoyao (at) gmail.com 联系到他。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