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yce Harrington 最近对 UI 的主流做法提出了质疑,他认为“现今流行的、以文档编制概念为基础创建的 UI 范式”并不符合大多数人使用计算机的目的。实际上他是主张,知识型工作者更多的是处理信息流,而非传统的文档:
我现在所做的的确都是流处理。我猜想大部分人也是如此。我不编写文档,但处理文档变更。我给它们添加注释,打补丁,调整状态。极少数时候,我可能会编写一个全新的文档,可是尽管那样,我通常也是最终将其做为变化流来处理,这些变化都是我逐渐建立起来的(而且通常会与其他人合作,他们会将变化给我)。
关于这个问题,Harrington 认为现在的界面所提供的许多工具都与此毫无相干,它们对用户克服流的问题毫无帮助。真正处理流的是 Cron 任务——一种非技术人员并不了解的“笨重陈旧的 * 服务器 * 工具”。为了补救这一点,Harrington 提倡改变 UI 的底层范式:
由于桌面 UI 的目的是为了让我们的工作更简单有效率,而且现在如果像我一样的知识型工作者更多的是面向数据流、而非面向文档,那么为了使流处理更简单有效率,我们难道不应该顺理成章地去重新考虑 UI 设计来优化它吗?如何完成这种优化呢?这种 UI 看起来、感觉又怎样呢?可能会需要什么类型的工具包呢?
尽管许多评论者指出这并不是新论点,这个帖子还是在作者的博客和 reddit 上引发了很多回应。很多人提到了耶鲁大学九十年代中期领导的 Lifestream 项目。Eric Freeman 坚信如今的桌面范式并不是组织信息的最优方式,基于此,他在 David Gelernter 的指导下开发了新颖的软件架构:
Lifestreams 建立在一个简单的存储隐喻之上——与几个有效的操作相结合的文档时序性流,这个存储隐喻取代了很多传统的计算机观念(比如命名文件、目录,还有显式存储),并在这个过程中提供一个统一的框架,该框架包含许多单独的桌面应用来完成和处理个人通信、日程管理、搜索和检索任务。
这个项目之后, Steve G. Steinberg 分析了这一基于时间维的方法的优势,大多数 UI 都忽略了时间维,许多组织信息的替代方法也缺少它,而都是侧重于空间、语义或网络方面的问题。Steinberg 首先强调,“不同于空间和网络方案要求用户提出他们自有的、非常随意的分类,而且与语义方案把重担交给计算机不同,按时间排序是明确定义的、无可争辩的。”此外,这种 UI 有利于信息搜索,因为“与其跟着链接走或者猜测关键字,我们凭着记忆的线索能很简单地在时间上回溯,”,因此还能够重建搜索信息的上下文。最后,正如 Steinberg 强调的,“很多类型的信息都适合按时间排序”,比如文件、电子邮件、网页访问的 URL,而且这使 Lifestreams“令人难以置信的通用和灵活”。
尽管该项目成果的商业化没有取得成功,但是评论者提到的很多最近的产品都基于类似的概念: Mac OS X , LifeInLine 与 LifeBlob 等服务、由 OLPC 基金会(One Laptop Per Child Foundation)创建的 Sugar 界面, Miro 的界面或即将发布的 Microsoft 的 Live Mesh 。看起来 UI 转向面向数据流方式的势头渐劲。在 Bryce Harrington 进一步的努力中,其它可能有用的技术和工具(也就是数据流语言或函数反应式编程)的总结都写在了他的帖子和由Rudd-O 建立的Wiki 上。
查看英文原文: Is Stream-oriented a better UI paradigm than Document-oriented for today’s knowledge workers?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