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hmed Sidky 和 James D. Arthur 介绍了他们敏捷采纳框架的第一部分,提供了在一个用于在开发组织中实践敏捷过程的结构化且可重用的框架。
框架使用了一个四阶段的方法来评估组织采纳敏捷时间的能力,通过项目的适应性组成展开,目标是为了使要采用的一系列敏捷过程的结果一致:
作者引入了 Sidky 敏捷衡量指数(Sidky Agile Measurement Index,SAMI)的概念,用于评价组织或项目的敏捷潜力 (即,组织进行敏捷实践的程度)。它包括以下四个组件:
- 敏捷级别——由一组相关的敏捷实践组成。当它们被全部采纳后,会显著地改进组织的软件开发过程,进而实现敏捷的价值。
- 敏捷原则——即指导方针,用于确保该开发过程的确是敏捷过程。
- 敏捷实践与概念——指根据敏捷原则,用于开发和管理软件项目的具体活动和实际技术。
- 指示器——是一组问题,评估人用这组问题来评估一个组织或项目的某个特征(如它的成员、文化和环境),来确定该组织或项目对于敏捷实践是否准备就绪。
除了这个框架,作者还诠释了 SAMI 的实际应用,并举了完整的例子来说明 SAMI 是如何用的。
虽然,该文章有两部分,而且这只是其中的第一部分,但作者提供了一个似乎可行的方法,来度量一个组织在走向敏捷的旅程中还有多少路才能最终到达完全敏捷。
查看英文原文: A Disciplined Approach to Agile Adoption
译者简介:乔梁, BJUG 成员,在 IT 领域工作多年,先后从事过软件开发、架构设计、技术管理等工作,目前从事项目管理工作。关心软件技术领域发展,对软件生命周期管理及过程改进方面的内容很感兴趣,对敏捷方法论亦有所了解。他的个人 Blog 为: http://blog.csdn.net/tony1130 。为 InfoQ 中文站贡献内容,请邮件至 china-editorial@infoq.com 。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