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基建”不同于“铁公基”,是结合新一轮科技创新和产业变革的契机,面向国家战略转型升级提出的网络型基础设施建设,包括 5G、数据中心、人工智能等七大领域。
IT 研究机构 IDC 认为,“新基建”不仅能支持国内经济复苏与增长,通过打造完善的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还将长期利好 ICT 市场发展,使中国的经济和 ICT 市场更有韧性。IDC 中国总裁霍锦洁表示,“新基建”直接带动中国的 ICT 商机将超过 1 万亿元人民币。
“新基建”带动 ICT 产业新趋势
今年 3 月,赛迪智库发布了《“新基建”发展白皮书》。报告指出,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快并完善 5G 基建、特高压、城际高速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领域的建设布局。“新基建”可全面促进信息技术的市场化应用,推动数字产业形成和发展,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最终形成数字产业链和产业集群。
“新基建”对传统产业进行全方位、全角度、全链条的基础改造,有利于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实现对经济发展的放大、叠加、倍增效果。
在“新基建”的带动下,面向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5G、大数据中心的产业投资开始出现井喷,这些投资能够直接带动产业发展。
根据有关部门统计,三大运营商预计年内建设超过 55 万个 5G 基站。2020 至 2022 年,投资将逐步上升,到 2025 年,建成基本覆盖全国的 5G 网络,预计需要 5G 基站 500 万-550 万个,以每个基站平均 50 万元计,直接拉动基站投资约 2.5 万亿元;数据中心实现大型化、规模化发展,可满足我国快速发展的数据存储需求。到 2025 年,将建成一定数量的大型、超大型数据中心和边缘数据中心;到 2023 年,我国将建设 20 个左右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
与此同时,各级地方政府今年也发布了多项“新基建”发展政策及规划。
江苏省制定了加快推进数字“新基建”扩大信息消费和支持发展 5G 网络的政策意见,将加快建设 5G、大数据中心、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等新型基础设施,今年计划新建 5G 基站 5.2 万座,完成相应投资 127 亿元;福建省 2020 年度数字经济重点项目 251 个,总投资 5878 亿元,2020 年度计划投资 1084 亿元。其中,数字新基建项目 52 个,总投资 729 亿元,年度计划投资 286 亿元。
目前全国已经公开的 26 个省份的年度重点基础设施项目投资计划中,安徽、广东、浙江的新型基础设施项目数分别达到了 280、165 和 109 项,而河北、山东、广东的新型基础设施项目数量占比分别达到了 43.5%、35.0%及 34.1%。
“新基建”通过信息技术融合传统行业,支撑产业数字化转型,与近年来我国一直倡导的数字经济不谋而合。在疫情压力之下,制造业数字化转型需求进一步激活和释放,数字“新基建” 的基础支撑作用愈发明显。新型信息基础设施、新型融合基础设施以及新型创新基础设施将赋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催生“新制造”。“新制造”体现在新技术和制造业的深度融合,如工厂的智能化改造、弹性供应链打造、网络化协同等方面。工业互联网、5G、人工智能、数据中心等“新基建”将发挥“头雁效应”。
以“5G+工业互联网”为例,目前工业和信息化部已经积极展开总体部署,结合地方产业,开展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今年 3 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在《关于推动工业互联网加快发展的通知》《关于加快推动 5G 发展的通知》两个文件中,再次强调实施“5G+工业互联网”512 工程,总结形成可持续、可复制、可推广的创新模式和发展路径,促进“5G+工业互联网”融合创新发展。2020 年政府报告中提出 “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拓展 5G 应用”,必将更进一步激发“5G+工业互联网”发展内生动力。总体看,在政策推动下,伴随着产业发展,“5G+工业互联网”国家层面顶层设计逐步完善,并正在向垂直行业、重点领域延伸。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央网信办、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十三部委联合发文,力推数字经济 15 种新业态,包括在线教育、互联网医疗、无人经济、传统企业数字化转型、共享生产模式等,也多与 “新基建”关系密切。
IT 细分市场深受影响
“新基建”中与 IT 相关的产业领域主要有 4 个: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5G 基站和工业互联网。通过进一步分析我们发现,更多的细分子行业将会受到政策调整带来的影响:数据中心、服务器、芯片制造、软件等等,它们都是非常具有代表性的领域。
在数字化转型热潮的推动下,全球数据中心投资呈现快速增长趋势。根据赛迪顾问统计, 2019 年中国数据中心 IT 投资规模达 3698.1 亿元,预计 2020 年这一规模将增长 12.7%,达到 4166.8 亿元;而到 2025 年,预计这一投资规模将达到 7070.9 亿元。数据中心既是“新基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新基建”发展的核心 IT 基础设施,支撑了我国数字经济的腾飞。
未来,各级政府有望进一步加大城市公共计算与数据存储服务中心的建设规模。目前,国内云服务龙头阿里巴巴、腾讯、华为、百度等企业,均通过自建、共建与租赁方式加速部署数据中心,满足市场增量需求。
可以预期,数据中心市场将会迎来“利好”,各地集中建设数据中心会不会由此造成 IT 资源过剩?同时还会对能效管理带来挑战?出于上述顾虑,各地开始结合当地经济发展需求对数据中心的建设提出差异性的政策要求。
《广东省 5G 基站和数据中心总体布局规划 (2021-2025 年)》提出,到 2022 年,数据中心 PUE 值不超过 1.3,到 2025 年,PUE 值不超过 1.25。《北京市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行动方案(2020-2022 年)》提出,要遵循总量控制,聚焦质量提升,推进数据中心从存储型到计算型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加强存量数据中心绿色化改造,鼓励数据中心企业高端替换、增减挂钩、重组整合,促进存量的小规模、低效率的分散数据中心向集约化、高效率转变。可见“新基建”不仅在数据中心规模上带来了突破,同时也对数据中心能效管理的有序化起到了关键作用。
芯片、操作系统属于核心基础设施,在 ICT 行业中地位一直非常关键。在中美贸易战中出现的 “卡脖子”技术等问题,多与此有关。《“新基建”发展白皮书》中提到,“新基建”能够加快我国芯片产业化:在 5G 芯片方面,超 500 万基站建设需求带来 5G 基站芯片与高频器件的庞大市场需求;人工智能芯片方面,随着人工智能赋能千行百业发展,GPU、TPU、NPU 等人工智能芯片市场蓝海广阔;服务器芯片方面,5G、物联网、工业互联网等海量数据应用势必带来高速服务器需求的持续快速增长;物联网的连接设备构成种类多样,针对智能硬件、智能家电和智能计量等不同应用场景的物联网专用芯片市场需求广阔;控制芯片是实现新能源汽车、高铁轨交应用功率转换与变频控制的关键,市场需求与发展潜力巨大。
工业软件是工业互联网的核心和灵魂,重要性可想而知。目前,主要工业软件可以分为以下几类:研发设计方面, CAD、 CAE、PDM 等软件主要用于提升企业在产品设计与研发工作领域的能力和效率;生产制造方面,制造执行系统(MES)、数据采集与监视控制系统(SCADA)等软件是提高管控水平、改善生产设备的效率和利用率的关键;工业控制方面 ,运行自动控制系统(ATCS)等工业控制软件主要用于高铁、轨交等控制、监视或者设备系统的智能运营。
经过多年发展,国产工业软件取得一定的进步,但是与制造强国之间的差距仍非常明显。调查数据显示,目前我国 80%的研发设计软件、 60%的生产控制类软件被国外品牌垄断,90%的航空企业采用的是达索系统公司的设计软件,电子自动化软件几乎被国外垄断。“新基建”对我国工业软件的发展将起到促进作用。
此次新冠肺炎疫情暴露出政府数字化程度低、制造业大而不强等问题,通过大力发展“新基建”,将帮助政府部门更快从数字管理走向智慧化,提高服务型政府的效率;同时帮助制造业完成数字化升级,提升企业的生产效率以及质量。概括来说,通过发展“新基建”, 5G、大数据、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可以为数字经济提供重要支撑。
注:本文记者姜红德,来源中国信息化杂志,为传播途径转,侵权删。
活动推荐:
2023年9月3-5日,「QCon全球软件开发大会·北京站」 将在北京•富力万丽酒店举办。此次大会以「启航·AIGC软件工程变革」为主题,策划了大前端融合提效、大模型应用落地、面向 AI 的存储、AIGC 浪潮下的研发效能提升、LLMOps、异构算力、微服务架构治理、业务安全技术、构建未来软件的编程语言、FinOps 等近30个精彩专题。咨询购票可联系票务经理 18514549229(微信同手机号)。
评论